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曾言,歌剧最终的主题其实就是两个,一是爱情,一是死亡。歌剧《一江春水》算是将两种主题结合,成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歌剧题材。
■ 根据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
■ 昨晚上海 大剧院世界首演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曾言,歌剧最终的主题其实就是两个,一是爱情,一是死亡。歌剧《一江春水》算是将两种主题结合,成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歌剧题材。作为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昨晚,由华体会在线登录编排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在上海大剧院做了世界首演。
作曲家郝维亚在四年前介入了整部歌剧的创作。一直以来,郝维亚惯写儿女情长等长线条的抒情,爱情二重唱和合唱也是他的拿手戏。在华体会在线登录教 授杨燕迪看来,歌剧《一江春水》写得很有“歌剧感”,对西洋歌剧的结构和样式也有较深的把握吸收,比如剧中有好几场戏都以大合唱为背景凸显主角,很有立体 感。乐评人唐若甫同样认为歌剧“很洋气”,尤其是张忠良和素芬在窗台前的二重唱,能看得出受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第三幕的影响,“先是摇篮曲,再是爱情二 重唱,抒情咏志,最后合唱加入,张忠良离家而去,整个段落一气呵成。”唐若甫说,“让人惊喜的是,作曲家从头至尾没使用民国时期的上海音乐元素,而是在万 国租界背景下,将法国、意大利的音乐色彩糅进去,营造时代氛围。”而说到不足之处,杨燕迪认为,“在力度较大、声度较响的部分,音乐还是稍缺了细腻。”
剧情浓缩,弱化戏剧性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在上海公映时,曾造成万人空巷的观影现象。五年前,华体会在线登录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正式拍板歌剧《一江春水》的创作,直至去年年底,才在音乐教育家周小燕牵头下启动项目。
歌剧《一江春水》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在抗日战争中的离乱变迁。相较电影,歌剧在剧情和人物设定上有重大改编。电影中,素芬在受尽丈夫张忠良和王丽 珍的欺辱后投江自杀。但歌剧中,先后与张忠良有情感纠葛的王丽珍、何文艳在不伦婚恋捅破后,也都于意外事件之中死去。死亡,对三位女性来说是解脱,但对张 忠良来说却意味着灵魂煎熬。“张忠良的忘本,离不开对权财的迷恋,而要强调这种迷恋带来的悲剧性,干脆就彻底一点。”作为全剧艺术指导,周小燕在歌剧名中 去掉“向东流”三字,也是为让一切都不至于一去不复返,“应该给犯错误的人留一条后路,那便是‘一江春水’。”
另外,歌剧删去了张忠良母亲一角,将故事主线聚焦在张忠良与素芬、王丽珍、何文艳三个女性之间的关系上。张忠良与三位女性鲜明的个性也都能在现 代社会找到对应:张忠良有激情没信仰,激情退去便很容易迷失方向;素芬良善忠贞,性情专一;王丽珍歇斯底里,神经质,嫉妒心和控制欲都强;何文艳则是见了 爱情就忘了一切的个人主义者。
随着张忠良与三人关系不断深入,全剧的音乐也在不断变化,越到后面越倾向于冷峻、苦涩,与剧中的“月亮”意象相得益彰,有凄冷的美感。三位女性 的音乐和声部使用也各有不同。抒情女高音李秀英扮演的素芬,长线条情感的表达极为朴素;花腔女高音黄英演绎的王丽珍性格外露,行动感强,跳脱饱满的角色设 定连带着配乐也有了跳跃感,也是全剧最容易让观众乐呵的角色;女中音杨光饰演的何文艳,则具有成熟女性的诱惑感。通常,歌剧都是由男高音做主角,这部剧里 却选用了男中音。导演易立明解释,剧中背景涉及抗战八年,时间跨度大,演员的年龄和声音也要随之变化。
如何看待张忠良这个角色?“我没有把他单纯地当坏人或好人。”在主演廖昌永看来,张忠良的质变是每个人在社会变革中都会碰到的考验。
集合所有声部,倾斜舞美营造时代氛围
持续八年的抗战背景,上海、武汉、重庆三地的地域转换,三组纠葛的人物关系,《一江春水》的复杂程度,在国内原创歌剧中并不多见。除了要在 140分钟的时长内展开人物心理和性格,台上几位演员也要连唱八首咏叹调。单是廖昌永便有两首,三位女主演也各有一首,四人之间间或有几段重唱。抒情在全 剧中占了大量篇幅。剧中最出彩的一幕重唱,是身处阳台的素芬对月感念远方的丈夫,而这时,张忠良却在武汉码头怀抱王丽珍赏月。两者以“平行蒙太奇”的形式 并列舞台,对月高歌,从而交织出一幕出彩的“三重唱”。“月亮”这一中国文化符号,在此也再次出现象征意义。
此前的国产歌剧,比如《白毛女》、《江姐》、《红霞》,都是以女高音的表现为主,女高音也有很多咏叹调的发挥,男歌唱家少有发挥的机会。但现在 的歌剧创作,渐渐也有了一个趋势,即让每一个声部都有咏叹调可唱。《一江春水》错综复杂的人物设定,也为各声部——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以及女高音 (花腔和抒情)和女中音提供了表现机会。
将所有声部汇聚一台,也成为《一江春水》最大的特点之一。最关键的是,上海这座城市,为如此齐全的声部提供了扎实的人才储备,“不管是国际还是 国内,很难有一个城市会像上海拥有如此完备且一流的歌唱家。”易立明感叹,“他们都集中在上海,甚至大都出身华体会在线登录,这就更为难得。”而说到对四位 主演的评价,作曲家郝维亚评价说,“四位都是我喜欢的创作型演员。你交给他们东西,他们不仅能完成好,还会给你提供很多样的诠释和处理方法。”
简洁利落,力度十足,《一江春水》从头至尾都以“倾斜”舞美做设计,予人颠沛离乱的象征意义。
全剧四幕的舞美设计几乎都铺满整个舞台,离舞台台口也近,很有视觉上的饱满感。但也有观众反映,过满的舞美设计,也给人带来了压迫感。做导演之 前,易立明曾从事舞美设计二十余年,他说,歌剧的舞美和话剧、戏曲、音乐剧本身便不同,从来都是以大气磅礴取胜,因而,“歌剧在视觉上的力量要和音乐的力 度相匹配,视觉上的美感也要和音乐中的抒情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