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视角

【青年报】他的歌声带着孩子走出地震阴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华体会(中国):2015-07-16浏览次数:1660

image

郭羽韬(右一)在照顾受灾儿童。受访者供图

 

  “当我老了,依然会行走在公益的路上,公益是一件让我愿意做一辈子的事。”华体会在线登录音乐戏剧系大二学生郭羽韬日前被评为“2014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这一褒奖,成为他努力向前的新起点。

  青年报实习生 白露 记者 刘昕璐

  曾被誉为灾区最美90后大学生志愿者

  2014年8月3日,一场6.5级的地震突袭云南鲁甸,600多生命消殒,3000多人受伤,房屋垮塌、交通中断、通讯中断、供水中断……鲁甸之殇,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

  当获悉家乡发生地震时,正在新加坡参加亚洲音乐剧演唱大赛的郭羽韬心急如焚。乘飞机、坐火车、搭汽车,从新加坡赶到上海,再到重庆,再转昭通,几经辗转,一路狂奔。

  震后的龙头山交通不便,在一次从龙头山镇搭乘摩托车返回县城的过程中,郭羽韬遭遇余震,滚石不断,致使手部受伤,被强行拉到医院,他依然未改变在震区做志愿者的信念。在进行简单处理后,他又返回震中继续搬运物资。他说:“与灾区群众的痛比起来,我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

  就这样,回到家乡,郭羽韬做了很多在自己看来非常平凡、微不足道的小事——参加赈灾义演、到医院照顾地震孤儿、搬运救灾物资,一忙就是十几天。在灾区照顾四个失去双亲的兄弟姐妹时,年轻的他流泪了:天灾面前,人类何其软弱。所幸,在与其他志愿者的通力关心下,那四个孩子总算有了灾后的第一抹笑容。

  他很快被当地誉为“灾区最美90后大学生志愿者”。然而,郭羽韬却说,许多可爱的人带给他太多的震撼。比如,云南公安边防总医院的卫生员谢樵为了给大家伙探路,跳进洪水却不幸被落石砸中,卷入滚滚浪花中。再比如,性格豪放的阿力木江大叔,自己在镇上买锅炭买食材,给灾区的人们做了一锅又一锅香喷喷的抓饭……

  “我看到许多像谢樵、阿力木江这样的人,我内心都会生出一种敬意,视他们为偶像。”郭羽韬说,“我感觉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在以后的公益行动中,还是要向更多的人学习。”

  因心中挂念今年年初再度出发

  “在每一次音乐剧结束时,大家会给予我们掌声和微笑,我们会感觉功夫没有白费。同样的,在做志愿者的时候,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会很开心,并且有继续做下去的愿望。”因心中挂念,郭羽韬今年年初再度出发,在之前的受灾地区发起“情牵乌蒙”公益文化活动。坦率地说,这个公益活动的初衷,和他之前的“不甘”有很大关系。

  当年在灾区,他看到有来自香港的志愿者团队做灾后群众心理辅导,而且计划志愿期为两年。“他们的这种做法让我意识到:受灾群众的家园恢复固然可以在物质上弥补些许损失,但是他们内心的创伤呢?而这也需要有人来做一些工作。他们对我的另外一个启发是:他们可以使用他们本身的心理专业来做公益,那么我的专业是音乐戏剧,我也可以将我所学的音乐和公益结合在一起。通过舞台表演,可以带给大家快乐,帮助他们走出地震的阴影。”他说着,眼睛里闪着光。

  于是,“情牵乌蒙”这个公益活动的想法便在郭羽韬的心中形成。在爸爸帮忙联系下,公益演出在当地得以顺利开展和运作。其中,大四学长,还有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同学都自愿加入其中。最终,义演还与八一电影厂的艺术家丁柳元老师的捐赠活动相结合,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

  期待艺术提高的同时用更多的爱来回馈社会

  其实,自小学开始,郭羽韬就对身边的弱视群体特别关爱,他还会常常把自己吃早点钱省下捐给路边的流浪人员。从14岁开始,他每年都利用假期参加当地的“文艺、科学、卫生”三下乡活动,用自己的歌声为农村群众送去欢乐。

  到了大学,每一次大小公益活动现场,也都必然有他的身影。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的他,他还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服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现场参观做引导,帮助科技馆相关展出做好道具搬运和各类准备工作。

  进入大学后,除了参加公益,郭羽韬把大部分精心放在了对自己艺术提高的学习上,经常在琴房一呆就是一整天。他不放弃任何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去年年底参演了国家一级导演周小倩执导的原创音乐剧《楼兰》,在北京、上海、东莞演出,给观众以“跃出黑马”之感。专业考试结束,但是他还是在学校认真地安排自己进行专业练习,以便下学期能够顺利再加入一个剧组。

  这个暑假,他想回老家好好地照顾大病过后的爸爸。郭羽韬说,爸爸对他的公益活动给予很大的支持。他近期最想做的就是将所学的音乐与公益结合在一起,更加充分地运用所学的技能。“我现在所学的所会的还很有限,我还要继续在音乐这条路不断学习。只有我变得更加强大,回馈给这个社会的才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