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速递

上音在站博士后再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华体会(中国):2016-06-30浏览次数:7192

日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获第59批面上资助名单,华体会在线登录在站博士后苏毅苗(合作导师:萧梅教授)申报的“中越跨界民族‘彝’人的歌路与宇宙观研究”课题获得一等资助,这是本次国内唯一获“一等资助”的音乐类课题,也是苏毅苗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后又一项重要课题。此外,我院博士后黄宗权(合作导师:杨燕迪教授)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名单。

苏毅苗此次申报的基金课题聚焦于中越跨界而居的“彝”人歌唱中隐含着“彝”人宇宙观的表述形式——歌路,以同源民族受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环境影响,形成“同中有变,变不离宗”的音乐文化脉络为出发点,考察不同背景下“彝”人的音乐特点,为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拓展新方法和新思路。

黄宗权继2015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一等资助后,再次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研究资助,也成为艺术学专业为数不多的连续获批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黄宗权2015年获得一等资助的课题项目是《当代分析美学的音乐观念研究》,主要是对20世纪英美兴起的以分析美学为哲理基础的音乐哲学(美学)流派进行系统地研究和考察。对这一热点学术流派所涉及的音乐本体问题、音乐作品的诠释与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音乐的价值等重要音乐命题进行深入探究,系国内学界首次对该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黄宗权又以《音乐形式与意义的符号学研究》为题申请了第9批特别资助,最终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并入选资助名单。音乐的形式(Form)和音乐的意义(Meaning)是音乐哲学(美学)领域中两个重要而复杂的核心命题。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究从音乐形式中获得而又超越形式的音乐意义以及二者的关系。课题在借助符号学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地吸收了新的学科和新理论的方法、工具对这二者进行了综合的跨学科的考察,意图揭示音乐形式与意义的内在的本质关联。该课题重点考察的是音乐意义的产生、呈现及其被理解、认知的方式和机制。在研究立场上,和以往的音乐哲学(美学)研究的范式不同,这一研究跳出了把研究对象限于艺术音乐(尤其是西方音乐)的研究思路,把视角投向不同文化背景中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现象,引入人类学视域来探讨哲学美学问题。尽管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研究项目,但黄宗权表示,在合作导师杨燕迪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他对课题顺利完成报以极大的信心。

我院高度重视在站博士后的创作、科研,不断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博士后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在站博士后申报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其他省部级项目,为研究人员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大力扶持博士后学术创新,促进博士后科研人员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