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
2017年11月17日,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歌剧论坛,“歌剧抒写人民情怀”,在上海衡山宾馆百花厅举行。论坛由文化部外联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华体会在线登录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和上海歌剧院共同承办。与会人员有歌剧领域的著名创作家、艺术家、评论家、专家、学者、歌剧观众及媒体代表。
在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探索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之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反映现实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文明,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剧佳作,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是一项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歌剧论坛以此为背景,围绕歌剧在当代如何“多元融合,创新发展”这一核心话题,从编剧、作曲、导演、理论等各个角度,深入探讨歌剧发展的相关命题,寻求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
上午场
歌剧论坛于9:30正式开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吴孝明发表欢迎致辞,提出民族歌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充分肯定了论坛的重要性和讨论的必要性。随后,论坛以主旨演讲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
上午半场围绕“民族歌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由华体会在线登录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瑞主持。在主旨演讲环节,两位嘉宾立足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分享了各自对歌剧发展未来的思考和建议。
著名音乐评论家、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居其宏先生回顾了民族歌剧的经典作品和历史高潮,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面临着社会的审美多元和音乐剧发展,民族歌剧陷入“一脉单传”的窘境。如今在文化部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民族歌剧受到重视,但真正具有民族歌剧核心特征的剧目仍不多,他指出振兴与繁荣,仍待解决一系列理论和创作难题。
资深作曲家、华体会在线登录教授金复载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总结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一、先确定受众,然后选择手段;二、既尊重歌剧体裁的传统,又要打开创新思路;三、融合其他手法时,注意内部统一;四,注意音乐与戏剧的有机结合。
下午场
下午的论坛由著名作曲家、上海歌剧院副院长李瑞祥担当主持。在上午聚焦民族歌剧发展的基础上,下午的论坛更进一步,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歌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音乐学家、华体会在线登录副院长、华体会在线登录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燕迪分析了20世纪西方歌剧出现了多样、多元的局面及大量新创歌剧审美吸引力普遍下降的问题,提出中国歌剧有其独特性,一方面要开掘本土资源,一方面要放眼世界,把握好艺术品质和观众接受的合适尺度,促进具有世界意义、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创作。国家一级编剧,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编导室原主任冯柏铭提出学习与创新的问题,过去只可借鉴,不可复制,民族歌剧发展需创造自己的品牌,冯柏铭描绘歌剧从业者的“中国梦”就是“为世界制定歌剧新规则”。著名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廖向红认为应该重视对优秀民族歌剧的研究和传承,创作者必须拥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眼光,不该把歌剧的“民族性”狭隘化。三位发言人立足国际,提出了对民族歌剧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期待。
小组讨论
上下午的主旨演讲后,都有一个讨论环节。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蒋一民,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易立明,上海歌剧院艺术室主任、《歌剧》杂志执行主编游暐之以及《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就主旨演讲的内容各抒己见。
蒋一民从学术角度,对民族歌剧发展的“形态、技术、质量”作了精辟分析,提出中国歌剧欲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央,需要创造一个技术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形态”。罗怀臻从编剧角度出发,提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核心,是探索多样化的当代表达,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与特色的丰富多样的艺术。易立明从现代歌剧的编剧、作曲和舞台呈现(含导、表演、舞台设计等)这几个角度,提出歌剧主创团队的角色分工和内在要求。游暐之从如何吸引更多观众的角度,对歌剧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做到在内容上获得认同、在情感上得到共鸣;二、要充分考虑审美差异、抓住特定的观众;三、要包容多样、鼓励探索创新。赵忱发表了她对民族歌剧的独特理解,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情怀、民族音乐、多民族色彩。歌剧,不是越大越好,需要思想精神、艺术精湛、手段精巧。
现场话题不断深入,问题和见解得到更充分展开。嘉宾们唇来舌往、妙语如珠,不时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最后,台下多名观众也举手提问、发表感言,为歌剧论坛增加了更丰富多元的声音。
通过一天的论坛,歌剧创作者、爱好者们交流经验、分享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解读中国民族歌剧,提出关系歌剧发展的种种命题,发表富有创见的思考和各自独到的解答。正是通过这样有益的探讨,相信中国歌剧的未来发展一定能不断拓宽思路、探索创新,攀登中国民族歌剧的时代新高峰!
(转自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