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本学期上音众乐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了。骄阳当空,惹得人心生浮躁,品味温润如玉的诗词歌赋,聆听平静如水的古风音律,在这盛夏时节里,仿佛润泽大地的雨露,抚平了毛糙的内心。2019年6月22日上午十点,又一个双周周六,“人文上音,弦歌风雅”专场音乐会准时拉开了序幕。
本场音乐会由华体会在线登录国家艺术基金古谱诗词传承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杨赛老师携我院研究生部同学共同呈现。虽说古诗词歌曲皆是我国传统作品,广受人们喜爱,但听赏之际,为了使观众更好地投入到节目中去,杨老师与周诗瑶同学共同担任导聆,将曲目的背景娓娓道来,听来通俗易懂,带着这些介绍,大家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就能够带着背景思考,深入理解作品本身的含义。
音乐会作为一次学科期末汇报,展示了学期中研究、表演的丰富成果,涵盖了汉、唐、宋三个历史时期的多首作品,并且都是由人们耳熟能详的诗人所作。得益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让我们能够对于传统文化保有着宽泛的认识,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相对更加了解诗词充满文学性的一面,虽说自古以来诗乐合一,能聆听熟悉的诗词合着伴奏而唱吟,感受到这充满音乐性的一面却是难得的机会。
听那王维的《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迭唱三次、反复叙说的惜别之情,琴声之间皆是沉郁顿挫的真情实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哀歌《虞美人》,词人身为阶下囚,触情生情,面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万千溢于言表之中,令听者也不仅纷纷扼腕叹息;“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汉代琴曲《凤求凰》,它言浅意深,音节流亮,融楚辞的旖旎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表达了男女之间知音难觅之情,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情意绵绵……
音乐会在白居易的两首作品《花非花》与《忆江南》中接近了尾声,诗人们高尚的情操使人感动,音乐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演出的成功依托于近年来“古谱诗词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组”的努力,他们先后完成了两项国家艺术基金课程、数项省部级课题,用十年的时间,从《白石道人歌曲集》《乐律全书》《魏氏乐谱》《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碎金词谱》《碎金续谱》《东皋琴谱》《梅庵琴谱》等宋、明、清及近代刊行的古谱中,整理出近千首《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宋诗词、元曲等中国古代诗词歌曲,他们秉着素来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整理和普及国乐、输入世界音乐、创造新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诗词追求语感、情感、乐感、美感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国式审美情趣,一首首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明的瑰宝,在落实坚定文化自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声声平仄音律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内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本次音乐会中对于唐声宋韵的演绎,做到了让诗词“开口”,古乐古诗共同发声,原汁原味的音乐,高品质的艺术歌曲,融合师生们投入的表演,更是深入人心。“上音众乐”作为上音的传统文化品牌,将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表演艺术资源向社会输送,正是其使命所在。
撰稿:金永佳
供稿: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