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合璧·跨越时空的经典——记作曲系“双实践周”之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华体会(中国):2019-07-04浏览次数:12502

今年,华体会在线登录迎来了第五个“双实践周”。“双实践周”作为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延展,每年开展为期两周,既是学生走出课堂、开拓视野的实践平台,也是加强课内外教学联系和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2019年4月15-19日,作曲系围绕学院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汇集系内资源,精心策划内容,设定了本次“双实践周”的主题:“东西合璧·跨越时空的经典”,分别由系内四位教师主讲原创音乐、电影声音、田野采风等不同音乐艺术,以观摩、交流、体验等多样形式展示本次实践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进作曲系的“双实践周”。

第一站:原创音乐会

“双实践周”,有两场讲座涉及原创音乐会,分别是“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交流研讨与“东西方莎士比亚的歌剧创作”讲座。

4月15日,“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交流研讨由陈牧声教授主讲。本场讲座的亮点是:以录像方式呈现许舒亚、徐孟东、周湘林、叶国辉等4位教授的访谈,使同学们最直观地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与思路。此外,陈教授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愚公移山》的过程。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再次聆听“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更真切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作曲家对于音乐内涵的不断探索。

418日,徐坚强教授精心准备了一场题为东方莎士比亚歌剧创作的讲座,与作曲系同学们分享、总结了歌剧音乐会版《汤显祖》在澳洲的成功巡演,同时对比了自己首部歌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的写作经验。诚如徐教授所言,作为一名见证人,他目睹了《汤》剧巡演的盛况和成功,“既是预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喜悦,可以说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具体表现”。徐教授配合音像资料剖析了《汤》剧的创作思路、曲牌运用、舞台设计、排练演出等轶事,尤其是在剧中,他巧妙地将昆曲元素运用到“无古无今,方生方死”的台本,使其成为贯穿整部《汤》剧的主题而被观众铭记。同学们在聆听《汤》剧的“台前幕后”,也深深记住徐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的解读:“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答得好不好,要听众说了算”。

第二站:电影声音

4月16日,在作曲系陈功副教授带领下,我院《电影音乐概论》《声音设计》课程本科生、《电影声音创作与理论》课程硕博研究生及“青作社”成员一行50余人赴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开启电影声音学术之旅。

此次活动共分为两个板块:实践工作坊和佳片析影。在实践工作坊环节,师生一行体验了北美电影工业标准的声音创作与制作全流程,聆听声音设计专业教师Siddharth先生对电影声音创作各层面内涵的精到剖析。在佳片析影环节,Sid老师以奥斯卡获奖影片《怒海争锋》为例,对该片的声音创作进行拉片式解读。精彩的导赏和专业的分析令师生一行满载而归。

第三站:采风

这次“双实践周”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采风分享会: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又恰逢“桃花节”开幕,受西藏文联之邀,作曲系陈牧声和王澍两位老师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及周边县区采风——这场西藏采风分享会由王澍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藏族音乐为主的相关藏族文化。分享会上,王老师介绍了藏族的部分特色乐器,例如藏传佛教中的法号,藏戏中的藏式唢呐,以及作为出土文物的藏式骨笛等;介绍了藏传乐谱:一种文字-图形的复合记谱(并与传统古琴减字谱及现代电子音响谱等新音乐记谱类比);通过视频及录音的方式介绍了传统藏族民间弹拨乐器“扎木年”,以及以这一乐器配合表演的歌曲种类和相关舞蹈舞步种类等。除此之外,王澍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林芝地区博物馆“尼洋阁”中的馆藏部分展品,并阐述了相关的西藏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