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华体会在线登录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成功举办《强其骨——谈吴昌硕纪念展》讲座。受视觉艺术基础教研室邀请,上海中华艺术宫馆藏部副主任屈佳楠老师引领同学们走近中国二十世纪本土经典之作,了解中国本土艺术大师。
吴昌硕先生被誉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讲座介绍了吴老诗、书、画、篆刻等各领域的代表作,并通过其生平简介,全方位地体现了吴老的为人、为艺之路。
讲座通过一口“古缶“图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介绍了吴昌硕先生喜缶之情以及他号“缶翁”的由来,也充分表现了吴老的谦虚品质,做人如缶般的大肚能藏,但口小不张扬。
吴老幼年经历社会动乱与家境变故,养成了不屈不挠、艰苦朴素的作风,追求精神享受远大于物质享受。他曾以“梅花“为主题作画赠予后代,寓意不惧寒苦(1927年《红梅》)。还特别喜爱画“石与兰花”的对比,在看似坚硬的石头边,兰花虽看似娇弱,却总能从石头缝隙间蓬勃而出(1921年《叠石兰花图》)。
吴老主张“与古为徒,与古为新”,他在虚心、刻苦研习古人经典的同时,不忘开创艺术新风貌。他鼓励年轻人不要只临摹,必须在专业道路上多思考、多创新。吴老始终好学不倦、与时俱进,不断向年轻人学习,长期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1914年创作的《缶翁行看子图》便是他与自己忘年交徒弟王一亭合作之作。
吴昌硕作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曾作画《西泠印社图》并题诗“柏堂西崦数弓苔,小阁凌虚印社开。记得碧桃花发处,白云如水浸蓬莱。”
1910年40多岁的吴昌硕根据《道德经》:“弱其志,强其骨“一语,篆刻一枚《强其骨》印章,寓意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意在唤起大众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体现其崇高博大的精神追求和时代责任感。
做艺术,如做人。师生们在领略吴老的艺术成就时,也深深倾佩其高尚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