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充分发挥老教授、老党员的教育引导和关爱青少年方面的优势作用,在上音书院的支持下,由华体会在线登录关工委和离退休工作处主办、民族音乐系关工委和党支部协办,2023年12月13日下午,邀请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我院离退休教师宣讲团成员何占豪教授,举办题为《乐曲创作的理念与心得》的讲座。民族音乐系关工委分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刘晶,民族音乐系关工委分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周菲出席。讲座由关工委副主任、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易慧主持。
何占豪教授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次受聘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古筝专业评委会主任。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顾问。他作品中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多次获中外唱片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白金唱片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他还荣获了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年过91岁的何占豪教授,精神矍铄,热情谦和,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他的创作体会。
讲座之前,先举行了赠书仪式,何占豪教授将自己最新出版的《何占豪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古筝协奏曲卷、二胡协奏曲卷、独奏曲卷)赠送给民族音乐系。
何占豪教授从求学经历谈起,表达了自身对音乐艺术创作和演奏的一些看法,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美,音乐的核心是情。情之所至,音之所在。他还认为,身为一个中华民族的音乐人,对中华民族的音乐应该有所研究,应该有所贡献。他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音乐之路上一定要重视,我们的音乐要民族化,养成民族的音乐思维习惯,通过民族的音乐语言,表达民族的内容,讲好中国故事。
何占豪教授还谈到,每个时代对于音乐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要求,新时代下,需要更多民族特色的新作品,和高水平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用艺术弘扬党的百年精神、坚定使命,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最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向何教授讨教了关于如何在音乐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如何在创作中既符合好听的标准又令人耳目一新等问题,何教授耐心地为大家一一做了解答。
讲座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聆听讲座的同学无不被何占豪老师谦逊儒雅的风范和通达睿智的音乐人生深深感动,对何占豪教授为中国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及艺术实践也大有裨益。
何占豪教授还为同学们签名赠送新书《筝技小曲》。
学生感言:
研究生一年级 王伊洛
“音乐的本质是美,音乐的核心是情。”何占豪先生这样说道。给人以美感,使听者感到欢愉,这便是音乐独特的魅力。《梁祝》是何占豪教授的经典作品,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基础,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通过下乡演出时民众的反馈,使他决心将小提琴融入民族传统音乐,创作出大众听得懂的音乐。于是,何教授凭借自己对越剧的了解,将其改编为小提琴曲,也正是他将现代音乐民族化的开始。他说,音乐并不能直接的叙事写景,却最擅长表达情感。何占豪教授以《梁祝》为例,无论是“草桥结拜”的相互欣赏,“抗婚”的惜别惊惶,“楼台会”的互诉衷肠,以及“哭灵投坟”的悲痛欲绝,情感的高扬低落展现的淋漓尽致,随着细腻的刻画,使人仿佛感同身受。虽说对《梁祝》这个作品已经非常熟悉并亲手演奏过,通过何教授对创作历程的讲述,对音乐创作理念的解说,以及对情感表达的具体展现,使人更进一步走进了《梁祝》这个作品,也对乐曲有了更深的感悟,相信在以后的演奏中也能诠释的更加准确。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近现代音乐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民乐演奏专业的学生,应当正确的去考虑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而艺术的传承则需要大众的支持,我们要做的是演奏、创作出人民喜爱的音乐,为这个时代留下像《梁祝》这样经久不衰的好作品,使中国音乐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研究生一年级 屠潇楠
今日去到何占豪老师的讲座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心灵盛宴,他的言传身教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受益匪浅。何占豪老师作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华体会在线登录的老教师,九十多岁高龄的何老师看上去依旧中气十足,一个人给我们讲了一场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有幸在五年前在某场讲座上见到过何老师一次,谈到中国的民乐作曲,他依旧像以往一样充满热情、滔滔不绝地在这场讲座中,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更是通过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深刻阐释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
何老师的代表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在讲座中,何老师分享了《梁祝》的创作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诞生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情感。此外,他还向我们介绍了古筝作品《临安遗恨》等作品,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何老师对民族乐器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创作的独特见解。
更为难得的是,何老师在讲座中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他强调了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应当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寻找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倡导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何老师认为,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独特性正是中国民族音乐应当发展的方向。同时,他还提出了借鉴学习西方优秀作曲经验的观点,认为西方音乐创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并将其融入到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中,创作出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何老师的这些观点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作为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音乐的精髓,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何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达的载体,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将其发扬光大。
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我们应当牢记何老师的教诲,不断努力,探索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情感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和魅力的一面,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