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至23日,上音肖邦音乐周大师班、讲座及音乐会系列活动如期举办,吸引了超过一千人次师生及音乐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大师班
钢琴家克日什托夫·雅布隆斯基在指导过程中强调了忠于原作的重要性。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尽管我们需要二度创作,但首要的还是遵从作曲家的初衷。在认真研读乐谱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个人理解的肯定。
雅布隆斯基还认为,演奏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追求,更重要的是音乐的美感。他指出在演奏中简洁(simplicity)的重要性,过于繁琐的细节会阻碍音乐的自然流动,影响听众的理解和感受。
钢琴家菲利浦·丘西亚诺从旋律的线条、对比、张力等多个方面入手,给予了同学们宝贵的建议。正如他所说:“演奏者要敏锐地感知到肖邦音乐的内在脉搏”。他带领大家进一步走进作品,感受肖邦音乐的独特魅力。
从音符的细节处理到乐句和段落的不同表情,丘西亚诺事无巨细地指导每一位学生,让大家领悟到了肖邦音乐超越时空、超脱世俗的情感力量。
钢琴家陈萨极为注重对作品深层次内涵与情感维度的探究。她透过对作品结构及情感纹理的细致分析,指导学生精心雕琢细节,同时指出他们在演绎肖邦作品时,性格表现往往过于“单一化”。在讨论音乐性格塑造时,她提出“避免在两次诠释中重复相同的情感”,鼓励学生运用更多元的手法来呈现音乐中的情感层次。
陈萨还强调,当学生对所演奏曲目有了成熟的理解之后,必须警惕演奏中的“惯性行驶”,这种状态可能削弱音乐的生动性与精准度。她坚持认为,音乐家在演奏时应投入百分之两百的专注,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演奏者”,而应“化身为音乐”,用当下的真实感受与音乐进行对话。
讲座
10月21日下午,波兰国立肖邦研究院院长阿图尔·什克莱纳以“肖邦玛祖卡难以演绎的奥秘”为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指出,尽管玛祖卡被公认为在钢琴演奏上颇具挑战的作品,但其难点并非技巧的复杂性,而是在于对这一体裁所处文化背景的把握。什克莱纳院长展示了一些波兰原生态民间音乐片段,如被演唱于婚礼的民歌《蛇麻草》,还播放了各种波兰民间舞蹈的表演片段,并进一步指出波兰的犹太民间音乐也对肖邦的风格具有影响。所有这些民间音乐元素都被肖邦巧妙地融入其创作中,成为波兰民族精神的体现,他的玛祖卡也无愧于“民族诗篇”的美名(李斯特语)。
通过对数首经典玛祖卡进行详细分析,以及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在不同时期录制的同一首玛祖卡的比较,什克莱纳院长向在场观众揭示了玛祖卡丰富的表现力与诗意。他指出,肖邦并未直接引用民间曲调,而是吸取民间音乐的元素,并在其创作中融会贯通,使玛祖卡的灵魂如幻想般再现。音乐在节奏上仍与舞步等因素相关联,而在旋律上则离原生态曲调越来越远,这也正体现了肖邦对声音表现力的不断探索。
音乐会
10月20日晚,钢琴家克日什托夫·雅布隆斯基的独奏音乐会为本次上音肖邦音乐周拉开了帷幕。雅布隆斯基先后带来了极具波兰民族风格的波罗乃兹舞曲、圆舞曲及玛祖卡舞曲和极富炫技性的练习曲、谐谑曲等作品。
10月23日晚,“华体会在线登录肖邦音乐周闭幕式——菲利浦·丘西亚诺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华体会在线登录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作为1995年华沙第13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冠军得主,钢琴家菲利浦·丘西亚诺为观众带来了肖邦的经典作品。他选择了肖邦钟爱的波兰民间风格作品——波罗涅兹和玛祖卡作为开场,随后演奏了充满诗意的圆舞曲、夜曲以及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带领听众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流转。
两位钢琴家用高超的技艺与细腻的情感为观众呈现了两场听觉盛宴,让肖邦的魅力在上音绽放。
本次上音肖邦音乐周汇聚了国内外的一流专家,构筑了一个融合教育、交流与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师班、讲座及音乐会活动,不仅为我校的优秀学子拓宽了艺术视野,也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